0-6岁读原版都不能翻译?遇到这种洗脑式“专家”直接拉黑好吗
感谢关注“满满的小书”
这里是热爱童书的万千家庭共同信赖的阅读分享平台
我是满满妈(微信manmandexiaoshu),欢迎添加
昨天收到一位读者的提问:
这位妈妈的疑问解答了,但是,关于要不要中文翻译,前段时间我确实看到了一位“启蒙专家”的长篇大论。
核心观点只有一个:
0-6岁之前,和孩子读英文都不要翻译,不要翻译,不要翻译!
下面很多家长领命而去:
好的好的,我坚决不给孩子翻译,坚决不翻译,坚决不翻译。
但是也有家长在执行这个苛刻要求的同时提出了质疑:
请问,如果是英文名词,还可以指着图片让孩子理解;但是如果是一些比较复杂的表示情感,文化等等的词汇和语句?不翻译,小朋友不能理解怎么办呢?
请问,和孩子共读原版的过程中,孩子也会提出很多问题,我的英文也不够好,那能不能和孩子用中文讨论呢?
这位“专家”对这样的质疑,基本不置可否不正面回答。
满满妈要提醒我们满小书的所有读者,遇到这种武断地、绝对地、洗脑式的“英文启蒙专家”,可以直接拉黑了。
因为,她可能根本不了解也不在乎一个0-6岁小朋友在阅读时的真实状况。
翻译,真的是一条不能碰的“红线‘吗
所谓不翻译,可能,针对1岁以前的小宝贝是OK的。
因为1岁以前小朋友对中文英文甚至语言这项技能本身,都还没有发展起意识,这时候,不管是中文,英文,或者猫猫狗狗文,或者外星文,爸爸妈妈和他们说什么都ok,小朋友接受的主要是声音刺激罢了,那时候也谈不上是真正的启蒙。
但是1岁之后,当一个小朋友已经逐渐开始发育起母语语言的时候,这时候和孩子读英文原版,要不要翻译呢?
其实这个问题,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提过很多次:
比如:
精读九大名家理论 超能妈咪如何英文启蒙丨语言学习究竟有无捷径?
看看写下《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》的汪培珽是怎么谈这个问题的呢?
“中文翻译要自然,口语化。”
“一英一中念完3次,以后只念英文。翻译次数可以视孩子的反应增减。”
“当你发现孩子听得津津有味,试试不动声色地将翻译抽掉只念英文,如果孩子也未表示有何不妥,就是可以完全只念英文的时候了。”
“也可以先试试不用翻译。”
你会发现,真正有价值的建议都不是一口咬死“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”,而是态度亲切方式灵活的。
是建立在对孩子的认真观察的基础上,视孩子的反应而定的。
更可怕的是,那位“专家”把“不能翻译”这个要求扩展到了6岁的小朋友。她真的了解一个6岁小朋友的强烈的自我意识吗?
不要说6岁了,仅仅是一个3岁,4岁的小朋友,如果第一次接触英文,爸爸妈妈就坚持不给他们翻译,他们一定会强烈地抗议听不懂,不要听,跑开了。
这位“专家”的建议是:“不用管,继续只读英文,坚持下去就好。”
不就是和孩子一起读英文绘本吗,干嘛这么别扭这么痛苦呢?
不考虑孩子的感受,逼迫式的学英文,这是好的启蒙方式吗?
回想和满满的共读,我们是怎么做的?
刚刚开始共读的时候,比如karen katz的书,我在几年前的这篇文章里也写过:
如果本身是动作表情非常生动的书,比如这本Counting Kisses。
那么爸爸妈妈可以用动作表演出来帮助小朋友理解,kiss就亲亲她,hug就抱抱她,尽情表演,让他们直接将英文单词和语义挂钩,不用通过中文这座桥梁。
许多的名词或者动词或者简单句型,也可以适用于这样的方法。
比如典范第1阶里的很多册
借助图片和动作
孩子们都可以理解
爸爸妈妈还可以把同样句型延伸到自己和身边的事物上
但是随着英文绘本难度的增加,这样的方法显然不能适应绝大多数英文共读的情况。在没有办法表演,也没有办法让孩子直接看图片就知道什么意思的时候,还能怎么办?
那就用中文告诉她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继续读下去,就是这么简单又自然。
在孩子完全没有接触英文的情况下,大家最重要的只有一个任务,先让孩子们读懂故事,降低他们的陌生感,吸引他们的兴趣。
比较正常又自然的方法是:
第一遍共读,适当地补充翻译,让孩子读懂。
第二遍共读,第三遍共读,视孩子的情况,如果孩子有兴趣能理解,进一步缩减英文翻译的比例。
再往后的阅读,只要孩子不再提出翻译的要求,就纯英文不再翻译。
过程中小朋友有问题想讨论,我该用中文还是英文?
很简单,如果自己的英文足够支撑和孩子大讨论,当然用英文最好;如果不ok,径直用中文就好。
比如典范第5阶,已经有Robin Hood这样的历史人物故事出现
阅读原文满满已经可以自己读不需要翻译
但是我们要讨论呢?
当然是用中文和满满讲解历史人物更充分更轻松~
就像汪培珽坦白说的:“孩子们提问我都用中文解释,因为我担心自己英文表达的不准确,那才是真正的误人子弟。”
最后,要是翻译,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英文思维啊?
每次有同学这么问的时候,我只想说,不要再被英文思维这个纸老虎吓到啦!
满满昨天晚上读了一遍《典范英语》第5阶的一本“Land of the Dionsaurs“,自己拿起来就读(爸爸还在一边捣乱画外音……)
她的口音,语感都很自然对吧,包括她日常和外教的交流也是一样。
在一个强大的母语环境里,孩子们当然会中文强势,这是一个基本没有办法回避的问题,所以中文思维还是英文思维其实是伪命题。
第二外语第三外语的学习,依靠的只有大量的输入和长期多年坚持的练习,慢慢形成自然而然的输出。在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准之后自然就会运用自如。包括口音也是同样的,都属于很高阶的问题,在英文启蒙这样的初级阶段,需要尽量抛弃这些假想的焦虑。
先让孩子们爱上英文阅读才是顶顶要紧事。
热爱,是学习语言的唯一动力
在阅读中孩子见识到的世界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交流,价值永远是大于单纯的语言学习本身的,这一点需始终记在心头。
整个英文共读的过程和中文共读一样,都应该是自然的,愉快的,流畅的、亲密的。
而不是父母如临大敌,字字斟酌,生怕自己突然冒出一个中文词汇影响了孩子;或者孩子突然提问,自己也只能缄口不言,坚持只读那几句简单的原文。
在这样别扭的,高压的,沉默的阅读氛围中,孩子们也会感到紧张烦躁,他们还能爱上一本英文绘本吗?爸爸妈妈还能坚持给孩子读下去吗?答案不用说大家也能感受到。
人生路漫漫哈哈,英文学习也是长途跋涉啊。
和满满的共读中我最开心的一点,其实是整个过程中她和我都很愉快。满满她没有觉得英文是难的或者痛苦的,她甚至都没有感觉到在学习。
妈妈好像只是给我读了很多很多英文故事啊,如果问她怎么学的英文,她会发自内心地这么说。
因为对故事的热爱,所以她像热爱中文一样热爱英文这门语言,发自内心的热爱,才是孩子们不断自我驱动去学习的唯一动力。
莫名设置各种门槛,让家庭里的英文共读这件事变得不自然很痛苦,所有这样的洗脑式专家都只有一个目的——
就是让大家觉得英文启蒙好难好难,自己一定没有办法和孩子做到,然后把大家的焦虑变现。
相信我,我和满满可以做到,你们和宝贝也一样可以。
至少在6岁前这个阶段,请让孩子们在每一次的共读中,感受到的是爸爸妈妈和他们一样爱一本书,爱和他们一起共读的时光,享受和他们一起讨论故事讨论画面,而不是爸爸妈妈在逼迫他们学习,不管是中文,还是英文。
-关于英文启蒙的思路还可以读-
-英文启蒙书单-
-英文启蒙资源-
担心小朋友对劣质动画“中毒”?数千集原版动画片库就在你的手机里~
这个学习网站,哈佛学生在用,没想到幼儿园小朋友也可以用!︱资源
用英文学数学,用游戏学数学,小朋友的第一款数学启蒙app选什么?︱资源
都知道sight word和自拼是阅读的两条腿,但一定要去机构学吗?
紧急插播!刷1000本分级的起点,这套大爱英文读物居然明年就买不到啦!
微信改版很多喜欢的文章总是容易错过?
大家记得一定“星标+置顶”哦!
步骤:点击“满满的小书”-右上角三个小黑点-设为星标!
也可以添加满满妈的个人微信:
“满满妈”(ID:manmandexiaoshu)